梨花春因以梨花开时酿成,故名。 唐 白居易《杭州春望》诗:“红袖织绫夸柿蔕,青旗沽酒趁梨花。”自注:“其 杭州 俗酿酒,趁梨花时熟,号为‘梨花春’。” 清 孙枝蔚《梨花酒》诗:“独坐长吟老杏边,梨花春熟杖无钱。” 清 钮琇《觚賸·雪遘》:“命寺僧沽梨花春一石,相与日夕痛饮。” 辽代应州木塔落成后,北国萧太后临塔拜佛,发现木塔旁的金凤井里的水清沏甘甜,当即封为龙泉圣水。 有着聪明才智的应州人,便用此水酿造出一种清凉爽口的美酒,传说酒成之时正值春光明媚、梨花盛开的季节,故由萧太后命名为“梨花春”。 自此,“梨花春”成为辽朝的国酒。 “梨花春”历史源远流长。在茫茫的北国大地上,与古老的酒文化息息相关的多少文人墨客,武侠壮士,与“梨花春”结下了不解之缘。 历史一页一页地向我们展示着“梨花春”的光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