还在行政单位上班时,副局长从乡书记调过来。该领导18岁参加工作,28岁任乡书记,只有初中文化程度,上世纪80年代,在乡镇工作不会喝酒的工作做不走。张副局长在乡镇工作近20年,有些酒量酒隐。他也不在乎在什么地方喝酒不在乎喝什么酒。
那时候我单身,又负责办公室工作,那个年代到餐馆吃吃喝喝还是比较普遍的。乡镇七所八站到局里办事,请吃;各部门之间有工作联系,请吃;上级领导来调研更是要大吃特吃,在小县城也没什么大餐厅,也就是本地的羊肉牛肉,价格也不贵。因有在办公室的便利条件,所以每次有招待我都叫上张副局长。之所以爱叫他,一是他酒品好,二是他不欺负像我这种刚毕业没编制的乡下人。张副局长人狠话不多,喝酒一杯一口闷。
有一次我和他一晚招待两伙人,第一桌包括我和他4个人,喝了一件酒,6瓶,每瓶1斤。那时候我就是办公室跑腿的,办公室一共4个人,办公室主任和两女同志不喝酒,所以有喝酒的招待都是我上。酒桌上有个不成文的规矩,职位高的人可以不敬你,但你必须敬人家,领导碰杯可以只喝一半甚至三分之一,但你职位低的就得干完。所以平均一人1.5斤,我就要喝了2斤只多不少。好在副局长没架子,他是每干必净,不管是小办事员还是县长和他碰杯都一干而净。
喝完六瓶酒,刚送走兄弟单位的客人,市局的几个领导因去乡下调研,晚上8点才回到县城,又开始喝酒,这一次是6个人喝一件酒,平均一人一瓶一斤。这一次我也是喝了1.5斤左右,那一夜我大概喝了3.5斤53席的贵州名酒。
当夜是我们驾驶员将我丢在酒店的,贵州酒好就好在这里,不管你喝到醉成什么样子,第二天醒来头不疼。
后来到企业,刚去企业那两年,分管局的局长也是个大酒量,我们这是个小县,能安排他吃饭喝酒的企业不到10家,我们公司又是高危行业,所以他是基本上一周来检查一次,每次招待的任务又交给我,因为高危行业的老板都很少喝酒。和他一起喝酒,基本上就是一口一两酒。好在这哥们酒量好酒品也好,除了工作时候,到了酒桌,从不把自己当领导,喝酒从不拖泥带水,逢干必净。性格和我一样,我和他也是心灵相通了。他这个人酒量虽大,但从不喝醉到不省人事,八分即可,所以我和他一起喝酒,每次是一人一瓶各喝各的,然后再来一瓶两个人分。这也成了我和他一起喝酒的习惯,如果其它人在场,我们也是要喝到这个度,在近5年的时间里都是这习惯,一直到他退休。
这几年,由于孩子长大,负担越来越重,又看到我父亲前几年的病况,渐渐的喝酒的次数越来越少了。前几天同学来串门,两人喝了一斤酒,竟然感觉有些话多。
如果喝到微醉,40岁之前我可以喝个2斤,现在如果气氛好,还可以喝个一斤吧。